2020-04-28 9:10:27
一場全球性的疫情,讓我們在熒幕上看到了中國第一外交天團,一次特殊的網(wǎng)絡采訪活動,讓我們認識了一位資深的外交官,張國斌教授。
4月25日晚8點整,當小記者會客廳里,緩緩流出一個渾厚有力的聲音時,曾經(jīng)充滿神秘色彩的外交人員,此刻與我們是如此的接近,滿屏的提問,無不展現(xiàn)出小記者們的激動心情。下一秒鐘,我們大家屏息凝神,傾聽著這位長者帶給我們不一般的分享。
外交官,多么高大而又遙遠的感覺,但當小記者問到“您作為外交官,走訪了140多個國家,您最喜歡哪個國家?您有遇到過什么困難嗎?您又是怎么解決的?”親切的回答立馬在耳邊響起:“孩子們,無論哪個職業(yè),多多少少都會遇到困難,在面對困難時,你必須要有足夠的知識面,以及足夠的勇氣,去駕馭這些困難,然后始終記住自己的根在哪里,熱愛自己的祖國,當然我最喜歡的是我們的中國!”
張教授說道,當新冠肺炎首先在中國爆發(fā)的時候,我們全國人民響應政府的號召,帶起口罩,居家隔離,封城隔離,全國人民的團結,使我們能夠快速有效地去控制疫情。在抗疫過程中,中國收到了很多國家的溫情幫助,除了表達謝意以外,我們外交官要準確,有效地將疫情信息發(fā)布出去,讓國際上對此次疫情有所認識和準備。
可當中國疫情得以控制的時候,國際疫情卻日趨惡化。出于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很多國外人民把佩戴口罩當成是疾病的象征,在國外屢有“驅趕華人”的事件發(fā)生,甚至有一些無知政客與媒體無視事實,不斷向中國潑臟水。面對這樣的問題,張教授說道:”其實在國外,大部分人對中國的抗疫行為和成果都是表示肯定和贊賞的。那些甩鍋給中國的部分政客,都是有著個體的利益驅使。所以在國外疫情爆發(fā)后,我們中國沒有忘記盡己之力幫助那些有需要的國家,始終明白人類是命運共同體的道理。同時,中國沒有忘記在世界各個角落的華人子女,通過駐外大使館,給那些在海外的親人們提供了一切的援助。
張教授告訴我們,他大學主修的是法語專業(yè),所以他對留任法國的印象比較深刻。還記得他任法國留尼汪首任總領事的時候,那時來接機的法國友人有200多位,那熱烈的歡迎場面,讓張教授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他感嘆祖國永遠是我們最強大的后盾!
如今的中國,如今的中國外交,充滿了不卑不亢的底氣和自信,讓我們始終記住張教授的話:無論身在何處,永遠要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學好知識,報效祖國,把有擔當,負責任的中國精神發(fā)揚光大!
首南第一小學 402班 陳璽宇
聲明:
1、中國周刊網(wǎng)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未經(jīng)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