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5 6:25:02
文、攝影/吳國勇
責編/王艷玲
共享單車,因其解決了老百姓出行“最后一公里”痛點,而被廣泛稱道,稱為中國“新四大發(fā)明”之一。

攝影師拍攝到面積最大的共享單車“墳場”,超過10萬輛共享單車整齊地排列在廣闊的閑置土地上,宛如五彩的花田。
自2015年5月第一輛無樁共享單車首次出現(xiàn)在北京大學校園起,各路投資資本開始瘋狂追逐,多家共享單車公司應運而生。2016年,以“隨取隨用”為目的的共享單車開始活躍在一二線城市的大街小巷,并逐步滲透到人們的生活之中,很快演變成一股共享經(jīng)濟的風暴席卷中國。

某藝術村旁,拙劣的獅子雕像成了共享單車墓地的看護者。
短短兩年多時間,共享單車在中國各大城市集中投放量超過2000萬輛,在許多一二線城市里的鬧市區(qū),共享單車已車多為患,“隨騎隨?!钡恼弑臼欠奖闳藗兩畹某鲂?,結果大量的共享單車侵占了車道、行人道、盲道等公共空間資源,隨處停放給城市管理帶來了挑戰(zhàn)。城市管理部門也從一開始的鼓勵態(tài)度轉為投放封頂及對無序停放進行清理的強制管理,導致全國多地出現(xiàn)了共享單車“墳場”的奇觀。

最體現(xiàn)綠色環(huán)保概念的這處“墳場”離攝影師家最近,卻是最晚才發(fā)現(xiàn)的。原因是其隱藏在一個社區(qū)綠植內(nèi),蔥蘢樹下,高門高墻。
資本運作后期,共享單車的運營問題逐漸凸顯,3Vbike、悟空、町町、小藍、酷奇、小鳴等一大批共享單車品牌因為資金鏈斷裂紛紛宣布倒閉或停止運營。

清一色的小藍,這是最早停運倒閉的共享單車品牌之一。
共享單車“墳場”不僅僅是當下獨特的物理奇觀,更像一個社會隱喻。風暴過后一片狼藉,帶給人們對于當下中國經(jīng)濟、資源、環(huán)境以及人文社會諸多層面上的廣泛反思。不僅僅只是這些被清理的共享單車,無處安放的,還有我們對這世界的執(zhí)念以及對財富的夢想。

晨光里,覆蓋在共享單車上的紗網(wǎng)如云如霧,竟有夢幻般的美麗。剛拍完這個場景,無人機突然失控摔得七零八落。在墜落點附近終于找到還沒指甲蓋大的存儲卡時,攝影師內(nèi)心的安慰沖淡了炸機的沮喪。
吳國勇,自由攝影師。以其普通公民的社會
責任以及攝影師的敏銳視野,他很早就開始
關注共享單車的社會話題,用多種記錄工具
和影像媒介,使其有效聚合形成強大的影像
力量,呈現(xiàn)他的文化觀看和社會思考。該作
品獲得中國當代攝影最重要的獎項之一的
[映·紀實影像獎]的 “優(yōu)秀獎”和“阿爾帕資
助獎”雙重大獎。
編輯:楊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