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刊

致高三學生的哲學思考——譚焱心院長成都七中林蔭校區(qū)談夢想!

2021-03-04 14:51:07 來源:中國教育信息網(wǎng)

  2月上旬,成都陽光明媚照的人心暖暖,這樣的好天氣似乎也映射著成都七中林蔭校區(qū)高三學子的心。因為,這是他們高三上學期最后一堂課。

  而值得高興的事還不止一件,高三理科實驗班班主任為了緩解孩子們高考壓力,也為了讓孩子們提高思維境界,特邀教育專家——責商家庭教育研究院院長譚焱心,為孩子們帶來一場《致高三學生的哲學思考》主題課程。用理性思維思考哲學與人生,看待高考后的計劃與認知,開啟一堂尋找人生夢想之旅。高考生如何減輕壓力,譚院長給予了特別的招數(shù):第一招是——提高思維境界,讓心胸和眼界寬闊起來;第二招是——拉長思維視角,著眼長遠乃至終身奮斗目標,內在力量會大大增強,壓力會自然變小,這是動力與壓力的相對論;第三招是——從最壞處著想,從最好的方面努力,這個"二最思維"方式能夠促進自己游刃有余地應對高考前的應考準備。譚院長結合高三學生高考時間一天天逼近的現(xiàn)實矛盾,特別強調:"三個100%"+"倒逼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或復習效率及質量。滿滿的干貨讓高三同學們目不轉睛,猶如久旱逢甘露。

iShot2021-02-26 20.47.00.jpg

  課堂開始,成都七中林蔭校區(qū)理科實驗班在掌聲游戲中熱烈開場。譚焱心院長(下文簡稱譚院長)讓每個同學伸出雙手,而后用一根手指拍打另一只手掌,然后一次增加一根手指,直至最后,掌聲雷動。

  譚院長問,大家覺得這個反映了什么?同學們紛紛表示好奇,譚院長說,這說明付出和收獲成正比。學生們恍然大悟,更加期待譚院長接下來的課程。

  課程開始,譚院長先講了兩位哲學名人——蘇格拉底和尼采的名言由此引發(fā)一個問題:同學們的希望是什么?有人覺得是高考700分?其實不然,譚院長說,希望越大,動力就越大,人生,所需要的不僅僅是某個節(jié)點的希望,而是放眼未來的宏大夢想。

iShot2021-02-26 20.46.55.jpg

  接著,譚院長和同學們談到人生三大哲學命題: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

  "說起我是誰"譚院長說:"不是簡單的我叫什么,而是一個人生哲學思考概念。"譚院長以自己為例,他叫譚焱心,是一位熱愛責商家庭教育,熱愛育人,把育人報國作為一生追求的一個人。他還舉例說起自己曾經(jīng)的學生,一位高二的學子說:"不為高考,為夢想,不以成績?yōu)槟康膶W習,而是以成為什么樣的人為目標。"

  學生們聽了,紛紛點頭稱是。

iShot2021-02-26 20.46.49.jpg

  之后又說到"我從哪里來",也從自己的母親給自己的深遠影響,說到從哪里來是從家族,生活,環(huán)境中來,而這也是塑造思維系統(tǒng)的根本。這個根本決定了大多數(shù)人的人生觀,價值觀,信念,信仰。

iShot2021-02-26 20.46.45.jpg

  "我到哪里去",譚院長則分享了自己從小到大的夢想,就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貢獻,而教育是改變的本質。這樣的夢想建立,則是譚院長幼時和校長學近代史看到課本上海租界門口那句:"中國人與狗不得入內"時,而被深深刺痛形成的。

iShot2021-02-26 20.46.41.jpg

  譚院長從3個哲學問題入手深度剖析人生道理,用淺顯易懂的比喻和自身的經(jīng)歷,給孩子們開創(chuàng)和提升思維境界,道出讓在座學生一生受用的道理。

  之后,譚院長還針對高三學子現(xiàn)階段所處環(huán)境就《高考考生3個準備》也做了一個主題分享。從備考、成人、立業(yè)三個方面為高三學子出謀劃策。

  備考階段,譚院長說,只要做到說了3個100%——100%正確率,100%碎片化利用,100%高度聚焦就能突破一切難關。

  關于100%正確率,譚院長從古語""引導孩子們要對自己嚴要求高標準。

  100%碎片化利用,則是要做到對自己的24小時都合理規(guī)劃。譚院長以特斯拉CEO馬斯克為例,說優(yōu)秀卓越的人都是時間管理的高手。"當然,24小時不是完全的學習,還要包括高效的休息和鍛煉身體,一張一弛謂之道。"譚院長補充說到碎片化時間的利用。

iShot2021-02-26 20.46.34.jpg

  100%高度聚集說的則是專注度??偨Y來看,在單位時間內每個人的效率和質量都不一樣,而這也成就了每個人不同地人生。

  后面,譚院長還"加餐"講了倒逼法,激發(fā)個體潛在能力,創(chuàng)造更多價值。

  成人階段,譚院長則說,這不是簡單的一個18歲生日,而應該是放在中國歷史發(fā)展的長河里,在做的每一位同學,都是處在最好的時代,伴隨著新中國的成長,也將成為創(chuàng)建新中國100周年偉大復興的宏大使命和計劃,是國家未來的棟梁和砥柱。

iShot2021-02-26 20.46.29.jpg

  所以,成人要思考的是48歲、58歲、68歲的自己在哪里?是什么樣的人?

  立業(yè)準備,則是對自己將來要在哪個行業(yè)發(fā)力,出類拔萃做目標和準備。有了目標,就為這個目標做全方位準備。

  系統(tǒng)的認知和思維變革,讓在場的學生和老師連連稱是。

  最后,譚院長用尼采的三個關鍵詞對這堂課程做了精彩總結:價值重估,強意志力,超我。做好這3點,除了能解決當今應試教育無暇顧及的思維革命,人生迷茫等"空心病"問題,也能擁有強有力的認知思維將夢想建立在實現(xiàn)祖國偉大復興,與共和國同步前行。

iShot2021-02-26 20.46.24.jpg

  30分鐘的精彩課程在譚院長慷慨激昂的演講中結束,最后10分鐘,譚院長和學生們互動探討,也就同學們提出的問題,現(xiàn)場答疑。有同學關心國際情勢,有同學關心思維情緒。譚院長都一一細心解答。

  課堂最后,譚院長總結道:"增強高考抗壓能力的三大招數(shù)一定對高三同學們大有脾益的"。第一招是——提高思維境界,讓心胸和眼界寬闊起來;第二招是——拉長思維視角,著眼長遠乃至終身奮斗目標,內在力量會大大增強,壓力會自然變小,這是動力與壓力的相對論;第三招是——從最壞處著想,從最好的方面努力,這個"二最思維"方式能夠促進自己游刃有余地應對高考前的應考準備。譚院長結合高三學生高考時間一天天逼近的現(xiàn)實矛盾,特別強調:"三個100%"+"倒逼法"可以大大提高學習或復習效率及質量。譚院長以"石獅與石板對話"的寓言故事結尾,再次把課堂推向了高潮。師生們在喜笑顏開中結束了這堂別開生面的高三學生人生哲學課。


來源:http://www.ict.edu.cn/html/temp/indextest/word/n20210226_3982.shtml

編輯:海洋

已經(jīng)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