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5 16:00:42 來源:人民網(wǎng)
原標題:為高質量科技供給升級“指揮棒”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完善科技成果評價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以科技創(chuàng)新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評價導向,以科學分類、多維度評價為原則,提出10方面舉措,亮點頻現(xiàn),引起科技界廣泛關注與期待。
科技成果評價是科研活動的指揮棒。只有指向正確,才能引導科研人員產(chǎn)出更多高質量成果,才能符合當前高質量發(fā)展和科技自立自強的客觀要求。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評價改革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年來,一系列相關政策接連出臺,在提升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上取得積極成效。但科技成果評價機制仍存在一些問題。
《指導意見》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針對科技成果評價的堵點難點痛點,明確了科技成果的多重價值屬性,拓寬了科技成果評價的立體維度,為激勵創(chuàng)新積極性、推動產(chǎn)出高質量成果安裝了驅動器,輸送了動力源。
科學確定評價標準,開展多層次差別化評價,調整了“指揮棒”的靈活性。比方說,過去的“指揮棒”機械性地指向論文、職稱、學歷、獎項這四個方向,而改善后的“指揮棒”相當于擁有了更多的轉向靈活性。它全面考慮科技成果的科學、技術、經(jīng)濟、社會、文化價值;它按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fā)和產(chǎn)業(yè)化等不同類型成果,分類細化評價標準;它倡導多元評價主體……“指揮棒”靈動萬向,就能指向科技創(chuàng)新的角角落落,掃除盲區(qū)。
可以說,《指導意見》從頂層設計和系統(tǒng)部署上完善了科技成果評價機制,并提出具有指導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舉措,是近年來科技成果評價改革的重大突破。還有一點值得注意,《指導意見》還明確,各有關部門、各地方要在本意見出臺半年內完成本行業(yè)本地區(qū)有關規(guī)章制度制修訂工作。這是“指揮棒”發(fā)揮作用的關鍵一環(huán)。
下一步將通過科技成果評價改革試點,探索簡便實用的制度、規(guī)范和流程。期待“指揮棒”的升級,真正把以科技創(chuàng)新質量、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樹立起來,把多元分類評價體系健全起來,把廣大科技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激勵起來,用更多高質量科技供給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