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3 17:06:16 來源:中國青年網(wǎng)
8月1日,中國選手施廷懋奪得東京奧運會女子三米板單人冠軍。視覺中國供圖
想從中國跳水隊手里搶金牌很難,想搶女子三米板的金牌更是難上加難,從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跳水女皇”高敏首奪女子三米板冠軍以來,再也沒有外國選手可以在奧運會染指這枚金牌。今天下午,東京奧運會女子三米板決賽,兩位30歲的中國老將施廷懋、王涵再次讓其余參賽選手只能為銅牌而戰(zhàn)。為什么中國跳水這么強,是中國選手天生就是跳水冠軍嗎?當然不是。施廷懋今天在賽后掩面而泣,她說自己這次奪冠是“十分耕耘一分收獲”;而屈居亞軍的王涵則回憶,從自己進入中國跳水隊的那一天起,就在為奧運冠軍而努力,這一等就是18年。
施廷懋說,自己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奪冠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這次在東京,收獲是一樣的,付出的努力卻是“十分耕耘”。
施廷懋在里約奪冠之后陷入了是繼續(xù)堅持還是激流勇退的矛盾中,一方面是內(nèi)心對冠軍依然渴望、對跳水也有萬般不舍,讓她不愿意退役;另一方面,傷病襲身、年歲增長導致的訓練困難增多,尤其是,每每遇到困難,心中總有一個聲音在瓦解意志——“你已經(jīng)是奧運冠軍了,這么累、這么苦,放棄吧”。施廷懋說,內(nèi)心這兩種意念的角力,在去年一度讓她出現(xiàn)了抑郁的癥狀,競技狀態(tài)也直線下滑,她不得不向心理醫(yī)生求助。
但是旁人的開導和鼓勵都是外力,回過頭來看最困難的那段時間,施廷懋感嘆:“只有自己內(nèi)心的力量才能把一個人帶出心理層面的困境?!薄拔衣肭宄?,首先自己放不下跳水,我為跳水付出了太多的感情,我熱愛著跳水;其次,身邊有那么多人為我付出過心血,我也不想讓他們的努力白費。無論于己于人,我都不能半途而廢。”
這是一段找回初心、卻并不靜好的歲月,在施廷懋看來,這段歷程對一個人的煎熬、磨煉程度遠超循規(guī)蹈矩的訓練生活,也讓她認為自己在東京奧運周期的備戰(zhàn)要比里約奧運周期的備戰(zhàn)多付出“九分”耕耘。也因此,當今天她以6套高質(zhì)量的動作完成全部比賽,穩(wěn)穩(wěn)獲得女子三米板個人項目金牌之后,她罕見地任憑自己的情感奔涌而出,“我平時是一個能很好地壓抑自己情感的人,但今天,在那一刻,我只想讓情緒釋放。”隊友王涵急忙上前安撫已經(jīng)淚如雨下的施廷懋,連王涵都差點忍不住自己的眼淚,“我也想哭,但又告訴自己,還是算了?!?/p>
王涵可能比施廷懋有更充足的理由大哭一場,雖然和施廷懋已經(jīng)在本屆奧運會上奪取了女子三米板雙人金牌,但今天的單人項目,她輸給了搭檔。對于一名中國跳水隊運動員來說,從來就不可能對銀牌滿意,無論奪冠的是誰。說到自己30歲的年齡和基本可以確定這是她最后一屆奧運會的判斷,王涵說出了自己的“野心”,“今天拿到的是銀牌,這不還是有一點點遺憾嗎?我還想把這個遺憾彌補上,當然,如果自己的實力真的不行了,或者中國跳水新人輩出,我還是會很識趣地讓路?!?/p>
說起來,王涵可比施廷懋的奧運經(jīng)歷坎坷多了。同樣是30歲,施廷懋已經(jīng)是第二次參加奧運會,但此次東京奧運會卻是王涵的奧運初體驗。王涵進國家隊的時間其實比施廷懋還早了近10年,“我2003年進國家隊的時候,郭姐(郭晶晶)還在備戰(zhàn)2004年雅典奧運會?!?/p>
那時,看到郭晶晶這樣的國家隊主力隊員緊張地備戰(zhàn)奧運,讓當時還屬中國跳水“苗子”的王涵暗暗立下了也要征戰(zhàn)奧運、奪取奧運金牌的志向。但能力、機遇、傷病等種種原因,讓王涵在中國跳水隊以看客的身份見證了四屆奧運會之后,才終于等到了向奧運進發(fā)的機會,這一等就是18年。
王涵說,回憶這18年,任何一次到極點的困難都可以讓人放棄,但她一直記得自己當年與師姐郭晶晶曾有過的一次對話。那是2003年的冬訓,她看到晚上7點之后,郭晶晶仍在跳水館練專項技術(shù),“那時郭姐已經(jīng)在準備第二次參加奧運會了,她作為中國跳水隊的主力隊員,我以為絕不可能再為了練專項技術(shù)練到這么晚?!彼裕鹾芎闷娴貑柫斯Ьг?,郭晶晶的回答讓王涵非常震撼,“她說,‘因為我跳得不好’”。“郭姐這樣已經(jīng)備戰(zhàn)奧運的隊員還有跳得不好的動作嗎?”王涵暗自生疑。但那段對話卻像一道光一樣從此照亮著王涵的跳水之路,她越來越能理解“跳的不好”這句話背后的含義,那就是:努力永不停止。
本報東京8月1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wǎng)特派記者 慈鑫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