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刊

建平臨港小學校園小記者走進上海海綿城市展示中心

2021-09-09 10:15:48 來源:新華小記者 作者:新華小記者

    2020.12.17日下午,建平臨港小學校園小記者首次實踐活動,走進上海臨港海綿城市展示中心,展現新時代的“未來城市”,去探索、去發(fā)現、海綿城市建設對我們的生活和生態(tài)環(huán)境所帶來的意義和影響……

 

什么是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huán)境變化和應對雨水帶來的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也可稱之為“水彈性城市”。 國際通用術語為“低影響開發(fā)雨水系統(tǒng)構建”,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從而實現修復城市水生態(tài)、涵養(yǎng)城市水資源、改善城市水環(huán)境、提高城市水安全等目標。

 

上海臨港海綿城市展示中心

     作為臨港新城特色的科普教育基地,室內建設內容包括海綿之源、海綿之路、海綿之芯、海綿之城以及海綿之美五個展廳。通過聲、光、電等現代科技手段,并采用三維動畫影片、大屏幕、影視墻、游戲互動等表現形式,展現了海綿城市規(guī)劃成果和原理。室外建設內容包括海綿城市滲、滯、蓄、凈、用、排的海綿工程措施的綜合應用以及水循環(huán)樹型雕塑、生態(tài)多孔纖維綿、雨水花箱等海綿城市材料展示與技術運用表演等,綜合展示了海綿城市應用技術的實際效果。
 

1.gif

上海臨港海綿城市展示中心
 

活動前準備

     活動伊始,新華小記者王改煥老師就此次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明確活動的采訪對象、活動過程的注意事項、活動要求、活動任務卡、團隊協(xié)作技巧等給小記者們做全面梳理,小記者們也對本次活動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2.jpg

新華小記者王老師活動前指導

4.jpg 

領取任務單

 

6.jpg

小組討論

 

      到達現場后,臨港海綿城市展示中心顧燕敏老師向小記者們介紹了海綿之源、海綿之路、海綿之芯、海綿之城以及海綿之美五個展廳。通過室內文字、聲、光、電、三維動畫影片游戲互動等集中、系統(tǒng)向小記者們介紹海綿城市的規(guī)劃成果和原理知識。在室外展示區(qū),顧老師向小記者們介紹了海綿城市工程措施的綜合應用、水循環(huán)樹型雕塑、雨水花箱,向小記者們講述了如何收集雨水,如何實現海綿城市的水循環(huán)等。

 

7.jpg

小記者們聽展館顧老師講解

 

8.jpg

攝影授課應老師現場指導小記者拍攝技巧

 

     接著,顧老師通過三維動畫影片、大屏幕、影視墻、游戲互動等多種展現形式,給予小記者們更加直觀、生動、形象具體的科普知識講解,小記者們個個兒精神抖擻、不亦樂乎、體驗感十足。

 

9.jpg

顧老師為小記者科普知識并講解


      采訪提問環(huán)節(jié),小記者們迫不及待地向現場兩位老師進行了體驗采訪:“如果海綿城市建設得到了全面實現,城市將會是什么樣的城市,會有哪些效果呢?海綿城市在推廣過程中有哪些困難?什么樣特點的城市最適合建海綿城市?......”小組成員中,有人負責采訪、有人負責攝影、有人負責編輯,小記者們以小組為單位,高質量地完成了采訪任務。

 

10.jpg

采訪花絮

 

      采訪結束后,針對此次實踐活動中各小組及小記者的綜合表現,王老師現場做了活動總結,對此次活動中小記者們的表現給予充分肯定和表揚,同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指出有待改進的地方。小記者代表,現場分享了此次活動的收獲和心得,表示都非常喜歡這樣有趣、有挑戰(zhàn)性及鍛煉人的實踐活動。

 

11.jpg

小記者王老師做活動總結

 

      通過此次實踐活動,小記者們對海綿城市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和認識,了解到海綿城市建設對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保方面發(fā)揮的積極作用和強大助力。通過此次實踐活動,充分培養(yǎng)和鍛煉了小記者們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應變能力,對他們的綜合能力也是極大的挑戰(zhàn)和考驗。
 

12.jpg

小記者們合影留念

編輯:孫遠進

已經到底部